【️秒懂行銷-商品該賣得更貴還是更多】
#秒懂行銷
#帶你看見更多行銷事
#商品該賣得更貴還是更多呢?
為什麼一個18萬的包款賣15萬會讓人覺得便宜?
為什麼一個日用品只多了100元卻被嫌貴?
商品的價量之爭
一直以來都是企業主在產品開發後的一道高高的關卡
那該怎麼決定要賣高價還是低價呢?
這取決於這個商品在客戶心中的份量
物以稀為貴與薄利多銷
其實可以藉由三個重點來判定
第一,不同產品性質:
例如以情感或是奢侈品來看
商品的價格往往會高於價值
但為什麼可以讓人心甘情願購買呢?
因為,商品性質呈現出個人的品味與地位
如果是以不可替代的技術為主的產品
也可加以考慮提高價格,爭取寡占市場
第二,產品消費頻率與數量:
要先確認此商品的購買週期與頻率
如果價格越高,則購買的頻率會較少
反之,如果價格越低,則有可能會讓人
願意大量且高頻率來購買此商品
藉此帶來更大的銷量的提升
小結來說,
你的商品是屬於頻率高、週期短
會建議採用低價格
反之頻率低、週期長就可以考慮高價
第三,確認商品的毛利不會產生遙不可及的損益兩平數量:
在銷售任何商品之前,要先控制損益平衡點的數量是否可達成
如果要達成損益平衡點的數量太過龐大,
不只金流週轉時間長、庫存衍生費用高,甚至營運碰上一點事件,
面臨的風險就變成極巨大,
舉例來說:
假設損益平衡點為10000元,
價格10元與1000元的商品
若要達到相同的損益平衡點
銷售的數量是相差100倍
如果你的毛利低,則需要較大的數量,
所以一旦發現你要達成平衡點的數量是要花很多心力成本才能達成,
就要考慮調高商品售價了!
#創業 #行銷 #談判 #網路行銷 #網路廣告
#小步快跑 #自由工作者 #行銷自己
#行銷客 #消費者旅程 #消費者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