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的人講道理、聰明的人說故事/ 為什麼我們都該學會說故事?

你身邊有沒有那種能夠把一文不值的產品說得跟黃金一樣珍貴的業務?或是總是說得一口流利台詞可以讓你心甘情願掏出錢買單的店家?他們究竟有什麼秘訣呢?
今天我一口氣介紹兩本書跟說故事有關,這兩本書分別是「3分鐘說18萬個故事」、跟「99%有效的故事行銷,創造品牌力」,作者是台灣70後最會說故事的人-許榮哲,這兩本書很有趣,第一本是在介紹為甚麼要說故事、說故事可以為我們人生帶來什麼好處,最厲害的是作者還整理出說故事的公式,讓你在一分鐘之內可以說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看你的目的是要說服老闆、老公、父母、小孩還是你的顧客,說故事的威力可以讓你輕鬆達到你想的目標。

不管你是上班族、創業家、創作者、家庭主婦或者還是學生,都會需要這堂課,為什麼呢?
我用一個小故事當開場白告訴你們:
有一個盲人坐在路邊乞討,他旁邊的紙牌上寫著 “ 我是個盲人,請幫幫我 ” 他是這麼得可憐,但停下腳步捐錢給他的人卻不多。 這時候有一位漂亮的女生經過,拿起他的紙牌在上面寫了一段話,這時奇蹟發生了,經過的路人紛紛掏出錢來幫助這位盲人 到了晚上,女孩再次回到盲人身邊,盲人不禁好奇問她:你究竟在我的紙牌上寫了什麼啊? 女孩說:我只是把你的話改成了“這世界這麼美好,但我卻看不見”
在我看來,“我是盲人,請幫幫我”這句話是道理,而女孩說的,是故事。
說故事其實是一個核心技能,別說是在即將到來的5G產業裡、現在自媒體當道,光是直播聊天賣商品、粉絲團或IG PO文、大企業新品上市…等,都需要故事來創造效果,因為大家不會想看無聊的流水帳或是無病呻吟、精神喊話的文字,這就是『故事行銷』的影響力。

賈伯斯:最有影響力的人就是會說故事的人
說一個好故事其實是有套路的,如果你不知道,那我現在就介紹這本書裡說故事的公式給你、為你把製造故事的面紗打開
這本書裡有作者歸納的三種公式
我拿最主要的架構『靶心人公式』跟大家說,只要你學會這公式,隨便都能說出一個完整動人的故事,而且生活中不論是小說、電影,還是漫畫,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份的戲劇結構都是按照著個公式在轉的
這公式有七個套路:目標-阻礙-努力-結果-意外-轉彎-結局
我就拿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的故事來當例子
1.目標:賈伯斯從小的目標就是改變世界
2.阻礙:但是他從小就不是在很好的環境下生活,大學只念六個月就因為家裡太窮沒錢唸完而休學
3.努力:但他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找來他的朋友史蒂芬一起組電腦,21歲時已經在自家車庫成立了蘋果公司,他 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商業用電腦,但是中間經歷過幾代的更新,賣得都不是很好
4.結果:直到麥金塔電腦上市,一鳴驚人,賈伯斯才迎來人生中的高峰,擔任了蘋果公司的董事長
5.意外:這個意外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賈伯斯因為很多因素被董事會逐出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
6.轉彎:不過蘋果並沒有因此營業額上升,反而陷入了經營危機,一年虧損十億美元
7.結局:蘋果公司高層不得不請回賈伯斯,而賈伯斯也從新整頓內部,找出錯誤,打造一個全新、不同以往的蘋果,從1997年開使的IMAC,到IPOD、IPHONE、IPAD一個一個都是跨時帶的產品,成功既定蘋果在世人眼中不可取代的高度
最後,賈伯斯真的達到他的目標「改變世界」
這個故事套用靶心人公式的7個要點,可以在3分鐘內完整說出一個故事內容,那要怎麼套用在我們的生活呢?
聰明的你應該已經開始猜到了,
不管是能不能在三分鐘之內打動面試官,投資人或是客戶,說好故事很重要,甚至是工作上的提案、自我介紹、報告、演講都可以用這個公式,讓你的內容更有記憶點被傳達,也可以讓你被更多人記住。
最有力的說服方法,就是說故事
當然這本書裡作者還提到很多例子,例如全世界最會銷售的人-畢卡索,也有作者自己的親身故事,像是如何用故事如何化解原本會得罪大企業的僵局、讓我印象深刻。而我最喜歡看的邏輯思維節目創辦人羅胖也大力推薦這本故事,他說:故事,不是編造用來消遣娛樂的,而是製造情境讓別人跟著你一起呼吸、心跳,故事是史上最古老的影響工具、也是最有利的說服工具。
OK,以上就是我讀完這本書對的分享,不管是對我的本身的業務工作、或是行銷方面都有很多的靈感,下次我會利用說故事來打動老闆或客戶,你們也可以試試看唷!!

接下來介紹這本書的下集,比較偏行銷實際層面,包括現在最紅的行銷手法『故事行銷』。如果你經營公司、販售商品、甚至是經營個人品牌都需要這本書
就拿定位來說,為何品牌需要定位?因為沒有人會記得第二名
你會記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壯,但第二個是誰?你會記得世界第一高峰是聖母峰,那第二高峰呢?第一名在市場上通常有著大者恆大、贏者通吃的優勢,這個就是定位的好處
定位理論強調『無論如何都要成為第一,若你不能達到項目裡的第一,就為自己開創一個項目』
有人會覺得,經營才需要定位,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
就算是小職員也需要定位,你在公司的位置跟不可取代性,都是職場上的保障,試著把自己在職場上的定位找出來,譬如說當不了全省的TOP SALES,那就當各區的業績指標王,如果沒有把自己的重要性凸顯出來,上班很難有成就感,甚至在裁員時,你可能就是第一個被犧牲的。
書中提到一個作者的小故事,在作者要出第一本書的時候,他的助理問他:別人都有稱號,那你要叫什麼?
作者想了很久,當時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作家是黃春洺先生、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是吳念真,他想既然真槍實彈比不過人家 ,不如把項目縮小再縮小,最後作者稱自己是台灣6年級最會說故事的人
聽到這邊是不是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有時候在商品運營或行銷上如果本身實力還拼不過大品牌,那就為自己重新定位,找出你們獨特的項目,做那個項目的第一名,由一點出發,慢慢的你的商品會被別人看到,慢慢的購買你商品的人就會變多了,從利基點出發,小蝦米也可以吃大鯨魚喔!

